在skinny.validator框架中,提供如下的一种DSL调用方式来验证Map的值:
def validationRules = Validator( |
param()
方法返回的类型为ParamDefinition
。is
之类的方法看起来应该是ParamDefinition
的DSL方法。不过在实现中,却提供了一个私有类来定义这些DSL方法,然后再定义一个隐式转换将私有类转换为ParamDefinition
:
/** |
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将对应的DSL方法进行归类,又可以很好地支持DSL的编码形式,算是DSL的一种最佳实践。
is
或are
等DSL方法接收的参数类型为ValidationRule
(因为Scala允许以空格而非括号形式去调用,从而能够以自然语言的方式来表达)。ValidationRule
的定义比较特殊,它本身是一个trait,但却继承自一个函数:
trait ValidationRule extends ((KeyValueParamDefinition) => ValidationState) with ErrorLike {} |
看起来比较奇怪,其实不过是一种语法糖,因为在Scala中,函数就是一个定义了apply()
方法的接口。这里之所以直接继承一个函数,倒也不是卖弄语法,而是因为作者压根就不想为这个函数定义一个类型。这也是FP的好处,因为函数自身就已经表达了一种最高层抽象,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去定义一个类型呢?对于一些不支持函数为一等公民的语言,才会这样行无奈之举。例如我需要抽象这么一个函数:
() => Unit |
在Java语言中,由于不支持函数作为参数或返回值,那就只有无奈地寻找到一个所谓Action的概念,定义接口:
public interface Action { |
ValidationRule
的定义实则是一个模板方法模式,该类的apply()
方法就是模板方法(template method),而isValid()
方法就是基本方法(primitive method),交给实现ValidationRule
的类去具体实现:
trait ValidationRule extends ((KeyValueParamDefinition) => ValidationState) with ErrorLike { |
skinny.validator框架提供了诸多内建的验证规则,并以case class或object(如果为单例)形式定义:
object notNull extends ValidationRule { |
诸如notNull
、required
与notEmpty
之类的object或case class都继承自ValidationRule
,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函数,接受的参数为KeyValueParamDefinition
类型,返回ValidationState
。在这些方法调用的背后,隐含地使用到了Scala的特殊语法:
param("x" -> "y") is notEmpty |
param("x" -> "y")
是ParamDefinition
类型,然后利用隐式转换的方式,使其拥有了is
方法。因此前面的调用相当于:
param("x" -> "y").is(notEmpty) |
该方法接收的参数表面上是ValidationRule
类型,实则是一个函数,函数参数类型为KeyValueParamDefinition
,它是ParamDefinition
的实现类。param
方法在返回KeyValueParamDefinition
时,对应的实现是将传入的key/value键值对传递给了KeyValueParamDefinition
:
def param(kv: (String, Any)): KeyValueParamDefinition = KeyValueParamDefinition(kv._1, kv._2) |
因此,就相当于把(x, y)
这个键值对传递给了notEmpty()
方法。由于scala的方法默认是strict方法,所以在将notEmpty
函数传递给is
方法时,就会去执行notEmpty
的apply()
方法,内部就是调用它的isValid()
方法,进而调用isEmpty(v: Any)
方法,并将传递进来key/value键值对的value(即这里的y值)进行非空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