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从2004年开始写技术博客。最初一直是在博客园,笔耕不辍,几年积累下来也有不少文章。最初我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软件设计,尤其是与面向对象设计和设计模式有关的,在园子里也颇受关注。2006年,我将这些文章整理成册,名为“设计之道”,开源出来放在网上,似乎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追捧,其中就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博文视点编辑。2007年,在博客园dudu的帮助下,我在博文视点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《软件设计精要与模式》,这也是至今我出版的唯一一本自己的著作。本书在2009年出版了第二版,之后,就没有之后了。
因为我做的项目慢慢开始脱离.NET圈子,兴趣点也放在Java社区,我逐渐与微软的.NET阵营渐行渐远。不再继续申请连续五年的微软MVP,很少关注.NET技术,于是自己觉得应该与当时专注于.NET技术的博客园告别了。
其间自己效仿技术网红的做法,申请了域名,开起了个人网站。有了小小富贵,就想独立成家立业,典型的小市民。因为少了整个博客园这个圈子,个人网站的访问几乎称得上是“门前冷落鞍马稀”了。那时候没有GitHub,没有许多特别自由的博客软件,没有markdown,自己小本经营着个人网站,慢慢心也淡了。博客仍然继续写,因为后来需要域名备注的缘故,个人网站终于惨淡收场。待到Github page出现,就赶紧惊喜地将博客搬迁到github上。
当时我使用了jekyll制作了博客,自己修改了样式,二次开发了一些小程序,例如通过ruby程序自动将发布的博客同步到新浪微博上。我寻找到了geek的感觉,因而乐此不疲。然而我这人总有些喜新厌旧,慢慢的,博客虽然照常这样不温不火地写着,却寻找不回最初的乐趣了。直到我发现farbox。
farbox这种博客写作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,然而本质其实与github没有太大区别。但是操作更简单。farbox提供了非常棒的markdown编辑器,且一旦编辑即可发布博客,颇有几分当初windows Live Writer的感觉。且编辑器针对markdown提供了很棒的所见即所得功能,使得博客写作变得如此easy。
我打算长期驻扎在farbox上了,即使每天的访问量依旧单薄,但我深信只要自己深耕下去,总会有收获。然而,farbox通过dropbox同步文件的技术选型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地雷。当翻墙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时,dropbox就变成了我难以逾越的天堑,每次同步博客还得不停地连接各种VPN。烦恼啊!
其时,我也创建了我个人的微信公众号「逸言」。其实我很讨厌微信公众号这种形式,它除了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供订阅之外,增加了更好的分享渠道更多受众之外,一无是处。排版麻烦,对代码显示极不友好,也不利于文章的收藏。因此从最初的0个用户到目前近3000用户,我始终惫懒的更新着,不死不活。
终于,我再也无法忍受farbox的翻墙之苦了,而时间也走向了2018年。我认为我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,我需要向过去做一个告别。选择良久,我还是决定回归到github,而建站的软件则选择基于NodeJS的hexo。我还计划申请一个个人域名。github支持域名绑定,而hexo提供的建博客功能也异常地简单。
我新开一个博客,挥挥手与过去告别。
这个告别是彻底的告别。以前每当我新开一个博客,总是舍不得把过去丢弃,因而总是不厌其烦地把过去的文章一篇一篇迁移到新博客上。而在这个博客上,我打算以全新的姿态亮相。对于博客,我打算以一种更轻松更写意的态度来面对。因此,三两句话的闲谈、碎片般的思想、过去的心得体会、走过的足迹、文法严谨的大块文章,可能都会呈现在这个博客上,形成一种斑斓的姿态。是为博客的站名——「斑斓」。
至于过去,我正在利用WizNote整理那些还值得一读的旧文章,分门别类,最后分享到GitBook上。从2007年的第一次整理,至今刚好十年,也许这本开源的小册子可以命名为《我的十年》。Btw,WizNote即为知笔记真的是个好东西,我热情地给他打电话呢。